4月22日上午,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发布了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国际化创新平台、央国企共建园区等13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共建园区和创新成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建红,市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郭海峰,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相关领导,区委书记文献,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区委常委、副区长、朝阳园党工委书记(兼)舒毕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嘉宁,区政协副主席张岩,朝阳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洪福出席会议。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中国烟草总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孙明俊,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罗琳,360集团首席科学家、数字安全集团CTO潘剑锋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
朱建红在致辞中表示,朝阳区科技创新活跃,发展动能强劲,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科委将继续强化与朝阳区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朝阳区金融资源、国际化资源集聚的优势,持续深入发掘朝阳区科技创新潜力,支持朝阳区加快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建设,支持朝阳园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标杆型孵化器、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支持做大数字经济、高端科技服务业,推动朝阳区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文献在致辞中表示,朝阳是科技创新的沃土,未来产业的前沿,应用场景的示范。目前,朝阳区聚集了北京1/5以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3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也落户于此,形成了以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为核心,以互联网3.0、数字医疗、数据要素、光子、量子等未来产业为重点的“3+X”特色产业集群。未来,我区将释放17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积极推动科技边界不断拓展,大力促成校企、企企合作,不断碰撞出“1+1>2”的聚合效应,持续构建场景、技术、创新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消费商务、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等领域开花结果。希望与各方携手加快创新发展、加速创业兴业,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力中心。
在大会重大项目主题发布环节,朝阳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发布。该中心由朝阳区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是北京市第一家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的重大创新平台。平台负责导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战略资源和拥有的全球创新资源,承载以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为重点领域的国家颠覆性技术运营功能,积极培育和引入全国颠覆性项目,建设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领域技术及产业培育基地,推动项目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为朝阳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高端项目源头供给。
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在会上同样广受关注。朝阳区政府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山河湾谷创新区,以北工大平乐园校区为核心,辐射朝阳南部、九龙山、十里河(西直河)、百子湾、欢乐谷周边地区,打造朝阳南部科技创新区域支点。朝阳区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朝阳分园),打造“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金融赋能、人才培养”多位一体综合性基地,合作培育科技发展新动能、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同时,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北京科学高中正式启动建设,朝阳区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十一学校联合办学,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成果顺利转入产业化发展。
大会发布了北京国药生物健康产业园、国烟生命科技创新园、中能建王四营创新基地、朝阳数据产业基地等共建园区项目,朝阳区将与中国生物、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中国能建北京总部、北辰集团等央国企深度合作,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聚焦朝阳区生物医药、新能源、数据要素等主导产业,共同推动存量空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领军企业重大创新成果在大会亮相。阿里云发布OpenTrek行业大模型平台V1.0,360发布国内首个基于类脑框架实现AI实战应用的安全行业大模型——360协同专家安全大模型系统,玻色量子发布天工量子大脑550W,并在展区实物展出。以京港互联网3.0产业中心暨青年人才创新基地、中新互联网3.0创新孵化中心为代表的国际化创新平台项目也在大会上宣布正式启用。
此外,在大会展示区,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互联网3.0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示朝阳区未来产业的突出优势。会上还成立了朝阳区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委员会,与会相关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为朝阳区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北京招商投资网
展开